什么是结构化思考
说的简单点,结构化思考,其实就是把之前没有头绪、简单堆叠、罗列的信息,按照一定的规则,进行梳理归类,变成有结构的内容。
就拿Excel学习来举例,回想一下,我们在学习excel的时候,经常学到应接不暇:
今天学习一下函数
明天学习一下图表,
后天学习一下透视表,
今天收藏了朋友圈里面的10个高效Excel技巧,
明天转发了7天成为Excel大神的微课。
总之,学习从未间断过,但是老板让统计个数据、设计个报表的时候,依然没有头绪;还是,按起葫芦浮起瓢。
这是因为,这种学习方式非常的不系统,学完的东西第2天就忘掉了。
如果我们把学习过的知识、技巧,慢慢的收集起来,进行有条理的梳理,对知识点分门别类,让这些内容变的有结构。这样我们学习的就会更加扎实,更加的系统。
而梳理、分类的这个过程就是结构化思考
怎么做结构化思考
1- 自下而上的总结归纳法
2- 自上而下的结构化说服法
1- 自下而上的总结归纳法
什么意思呢?就像我们前面举的Excel学习的例子。
我们在学习Excel的时候,经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,收集过来的信息比较的混乱。这种混乱的状态,就是这里所说的「下」。
这个时候,我们对这些混乱的信息,进行梳理、分类,让它们变的有条理、有结构。这种有结构、有条理的状态,就是这里所说的「上」。
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点心得,这个自下而上的整理过程,可能会比较的漫长,甚至推翻重来。
但是在我实际处理表格遇到问题的时候,脑子里还是经常出现空白,梳理过的知识点,没办法快速回忆起来。
原因就是因为,我所使用的分类方式,和实际使用表格的过程,没有一个很好的匹配。特别是「其他、看不懂、常见错误」等等这样的分类,根本想不起这里面包含那些知识点。
所以我把前面的分类方式完全推翻,使用了一种新的分类方式:数据的输入,数据整理,数据统计分析,以及图表可视化。然后我又对知识点进行了重新的整理。
这样我再次处理表格的时候,就可以很容易的,根据我当前所处的一个阶段,来对应到是数据的输入,还是数据整理,还是统计分析,快速想到相对应的知识点。
所以,在自下而上的归纳总结,就是对混乱没有头绪的信息中,进行梳理、分类、结构化。
具体有哪些常见的分类的方式呢?熊猫小课曾经帮我们整理过:
这个过程中,找到一个合适的分类法则,是非常的重要,这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:MECE法则。
有兴趣的同学,可以去百度搜索了解一下。
自上而下的结构说服法
咱们先做一个小测试。
假如你要向老板申请采购一个很贵的设备,你要怎么说服老板呢?
这中间我们可能需要考虑各种因素。
1- 老板关注的地方是什么?价格、性能、效率?
2- 老板有没有时间听?我是简明扼要?还是详细的解说?
所以在走进老板办公室之前,我最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。比如,我整理成下面这样的一个思维导图
从老板关心的几点出发:设备的作用、价格、创造的收益。
然后第2层次简明扼要总结原因,第3层是详细的内容介绍。
如果老板着急开会,只给我10分钟,那我就只讲到第2层。
如果老板很有时间,给我30分钟来介绍,我就讲到第3层。
如果老板想要了解的更透彻,我就根据这个思维导图,做一个PPT,加上设备照片、供应商的介绍等信息。
看到了吗?在说服老板的过程中,因为有了结构化的思维导图,就可以根据老板的需求,应对自如。而且条理清晰,非常有说服力。
所以,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思考,就是首先在「上」的基础上,把一件事情的核心内容梳理出来,快速说明中心思想。
然后,为了让中心思想更有说服力,我们可以逐层的深入,介绍更多「下」的细节内容。
这个自上而下,同样适用于Excel的学习。
很多人学习Excel,很难坚持下来,那就是因为没有成功的说服自己,感觉学习的知识和工作脱节比较严重,学完了也不知道怎么用。
我现在依然在坚持学习Excel,不同的是,现在我会按照梳理好的框架:数据输入,数据整理,数据分析,把学习的知识,丢到对应的篮子里去。
然后兴致勃勃的,浏览一下这些知识,看到标题就快速回想起对应的知识点,而且可以轻松的应用到工作中去。
有了这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之后,在整理电脑里的文件夹时,我也会刻意的加上编号,非常的有条理,心情也清爽多了。
好书推荐
Excel算是职场中的一个硬技能,就像《天龙八部》里的乔峰,学会了你就是武功高手。
结构化思考是职场中的软技能,像是《三国演义》里的诸葛亮,虽然他不会武功,但是结构化思考,让他用谋略“群殴”了千军万马。
这篇文章,只是抛砖引玉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结构化思考,这一个“名词”。更多深入的内容,给大家推荐李忠秋老师的《结构思考力》这本书。
结构思考力